一、培养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西安交通大学“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领域设立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依托“百千万工程”创新联合体,结合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实施校企双主导师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技术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二、领域与方向
专业领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085401)
培养方向: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百千万工程项目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百千万工程项目的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创新联合体,实行产学研协同、校企联合双导师指导、个性化培养新模式。学校人员担任学科导师,企(事)业单位人员担任企业导师,二者同为主导师。企业导师应在企业或科研院所长期从事工程领域相关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并具有正高或同等专业水平。企业导师侧重承担研究生科研和工程实践指导、就业指导等职责,带领学生参与本单位的科技攻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力、工程技术项目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科导师侧重协助企业导师落实好各培养环节的职责,关爱学生,对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知识结构、科研方法提供指导,共同指导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保障学位论文质量,包括科研真实性、写作规范和学术创新性。
2. 导师团队应依据培养方案要求,按照“扬长补短”的原则,与博士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与博士生共同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检查督促学习计划完成情况,指导博士生论文选题、科研工作、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各个环节。
3. 学习年限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西交研〔2017〕90号)执行。全日制专业型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非全日制专业型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6年。
四、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
专业型博士生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其中课程学习应至少完成10学分,必修环节18学分。
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思政)、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含实践性选修课)。
必修环节包括:讲座(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6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
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基本要求
|
总学分 |
≧28 |
学制 |
3-6 年 |
其中:课程学习10学分,必修环节18学分 |
培养环节 |
序号 |
课程编号 |
统一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类型要求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学位课 |
1 |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必修2学分 |
见注① |
专业学位课 |
1 |
|
INFT710805 |
信息论与编码 |
3 |
必修≧4学分 |
见注② |
2 |
|
INFT610405 |
信号检测与估值 |
3 |
3 |
|
MATH600507 |
数理统计 |
2 |
4 |
|
MATH600607 |
随机过程 |
2 |
5 |
|
INFT610605 |
线性空间与矩阵分析 |
3 |
6 |
|
INFT610205 |
数字信号处理(II) |
3 |
7 |
|
INFT610105 |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3 |
8 |
|
INFT810105 |
计算机视觉 |
2 |
9 |
|
INFT711405 |
矢量量化与图像处理 |
2 |
10 |
|
INFT710705 |
视频处理与通信 |
2 |
11 |
|
INFT610505 |
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 |
3 |
12 |
|
INFT710505 |
微波有源与无源电路原理 |
3 |
13 |
|
INFT710905 |
高等电磁理论(B) |
3 |
选修课 |
实践性必选课 |
1 |
|
INFT711005 |
微波设计与综合测量实验 |
2 |
必修≧2学分 |
见注③ |
2 |
|
INFT712105 |
天线设计、组装与测量 |
2 |
3 |
|
INFT711305 |
盲信号处理 |
2 |
4 |
|
INFT710405 |
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其应用 |
2 |
5 |
|
INFT711805 |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2 |
6 |
|
INFT710205 |
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 |
3 |
院级选修课 |
1 |
|
INFT710305 |
模式识别原理 |
3 |
必选≧2学分 |
见注④ |
2 |
|
INFT610305 |
小波分析导论 |
3 |
3 |
|
INFT600305 |
时频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
2 |
4 |
|
INFT600205 |
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 |
2 |
5 |
|
INFT711105 |
非平稳信号的广义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
2 |
6 |
|
INFT711205 |
反问题与机器学习导论 |
2 |
7 |
|
INFT610705 |
现代反演理论及其应用 |
3 |
8 |
|
INFT711705 |
无线通信 |
2 |
9 |
|
INFT710105 |
通信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
2 |
10 |
|
INFT711905 |
Principle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
2 |
11 |
|
INFT610805 |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s |
2 |
12 |
|
INFT712305 |
Multi-Antenna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
2 |
13 |
|
INFT712705 |
5G移动通讯系统 |
2 |
|
其他任选课 |
1 |
|
/ |
在全校课程中任选(或在列出的目录中选修) |
|
选修其余学分 |
必修环节 |
1 |
|
BXHJ800399 |
学术活动(讲座)(博) |
2 |
必修 |
见注⑤ |
2 |
|
BXHJ800499 |
开题报告(博) |
2 |
3 |
|
BXHJ800199 |
中期考核(博) |
6 |
4 |
|
BXHJ800899 |
专业实践 |
8 |
|
|
|
|
|
|
|
|
|
|
备注:
①教育部规定必修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统筹安排。
②专业学位课为本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核心知识内容,同一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的核心课程应基本相同,合计至少4学分。
③选修课中实践类选修课程不少于2学分,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需要,选修人文素养及工程管理等学科课程。
④学术活动(讲座)是指本学科所开系列讲座、学术活动;中期考核具体内容可包括:论文研究内容简介、研究进展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专业实践按学校规定执行。
五、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讲座)
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博士研究生必须听“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1次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系列报告1次,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和企业或工程方面的讲座6次,完成全部8个讲座后记1学分。博士研究生还需自己公开做讲座1次。“职业发展推荐讲座”为选听讲座,研究生可根据需求进行自由选听。
“前沿系列专题讲座”是指由各学科组织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的系列讲座(每个系列一般由5个以上讲座组成)和新港报告系列英文讲座(可跨学科)。
2.开题报告
(1)选题应来源于合作单位委托或创新联合体的项目,鼓励将成果转化、成果孵化作为研究生课题。
(2)开题前应阅读50篇以上相关文献,并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中应包含实验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
(3)开题报告评审专家组中来自合作企业的导师不少于三分之一,且不少于两位。开题报告重点考察论文选题是否来源于合作单位委托或创新联合体的项目,是否将产教协同攻关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方向。
(4)开题报告的时间和其它形式要求参见《电子与信息学部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电信[2020]13号)文件。通过后记2学分。
3.中期考核
(1)中期考核评审专家组中来自合作企业的导师不少于三分之一,且不少于两位。中期考核重点考察论文进展是否根据选题按期保质推进,校企双方导师对学位论文的指导情况,研究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业务表现和综合能力情况等。
(2)中期考核的时间和其它形式要求参见《电子与信息学部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电信[2020]13号)文件。考核合格者计6学分。
(3)中期报告中应包含实验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
(4)考核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分流处理,即“经本人申请、学院同意后,最终可获博士结业证书”,参见《西安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若干规定》(西交研〔2014〕25号)。
六、专业实践
1.专业实践须在所属百千万工程项目的合作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2年。
2.专业实践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以参与项目合作单位的研发工作或合作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内容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研究生做好专业实践过程记录,完成实践后提交总结报告,经合作单位初审后提交所在学院审核,审核通过后记8学分。
3.非全日制研究生可根据自身工作岗位任务,由学院予以认定专业实践环节学分。
七、学位论文
1.根据从事研究的领域与内容,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应用基础及前沿研究,也可以是科技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如先进的重大实验装置的发明、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等。学位论文要充分反映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必须是本人在工程实践项目中的实际贡献及创造性成果。
2.专业型博士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规范要求、送审条件、评阅及答辩要求参照《电子与信息学部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电信[2020]13号)文件执行。其中,预答辩可作为个人公开的学术讲座。